2020年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2064 )
把生產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
A.在資本流通中的周轉速度不同
B.在資本積累中的不同作用
C.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的實物存在形式和價值轉移方式
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主要是因為( )。
A.中國崇尚以德治國,儒家思想受統治階級重視
B.中國是禮儀之邦,儒教思想集禮教之大成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發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對儒家思想不構成威脅
A.主要矛盾是關鍵
B.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C.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D.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主要理論基礎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B.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D.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A.地理環境
B.人口
C.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D.階級斗爭
1.答案:
解析:
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變自己的物質形態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生增值。
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由于這一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做可變資本。
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區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依據是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轉移和價值周轉方式上的不同。故本題選C。
本題相知識點: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勞動力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剩余價值生產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可變資本,是它(勞動力)使得價值發生增值,而流動資本是一次性投入生產,并且一次全部收回其價值。這就是說,固定資本是不變資本的一部分,可變資本則是流動資本的一部分。
2.答案:
解析:
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其本身“兼容”、“發展”的特性,符合歷史的發展。A、B、D三項均不是儒家思想保持長盛不衰的原因,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解析: “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的意思是,往往最善于游泳的人被溺死,最善于騎馬的人被摔死,越是最熟悉最擅長的東西,越容易被忽視而出現禍事。這正好體現了辯證法關于事物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故本題答案選D。
4.答案:
解析:
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是內因,對外開放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這一方針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故正確答案為B項。
5.答案:
解析: 物質資料產生方式決定社會發展。故答案為C。
相關閱讀: